English

教辅图书众人评说

1999-05-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虽然离开高考的日子并不太长,那些堆积如山的试卷和习题集也还令人记忆犹新,但在踏进书店看到一排排大小、厚度不一的参考书、学习指南如山般的面对自己的时候,心中也不由涌起沉甸甸的感觉。面对形形色色、铺天盖地的教学辅导书,我们的中学生、家长甚至是教师都不可能不产生选择的困惑。通常,学生书包的重量将会一天天变得沉重起来,但并不是每位学生成绩单上的分数都能够相应地成正比例增长。只要考试成绩仍然被作为评判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出版社出版此类读物的热情便不会消退,类似的困惑也将一代代重演。

本文采访的对象是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中学教师。记者如实地记述了他们对于教辅类图书在学习过程中应占据的地位、对于当前教辅图书市场的看法以及在选择教辅图书时应该采取的态度等。目的是为读者在选购这方面的图书时提供一种参照,尽可能消除选择的困惑并养成一种成熟和理性的心态。当然,他们的意见仅是一家之言,算不上权威,但相信对于广大的家长、学生、教师亦或出版界的人士来说它们都有参考价值。

李新黔(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辅导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能起辅助作用

教学辅导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它不能代替课本,不能作为学习中的主导材料。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主要应该在课堂上。教师在40分钟的教学中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又应该能将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向学生传授,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如果说学生要依靠教学辅导书或者家教来完成在课堂上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那将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并不意味着我反对学生使用任何参考书,我强调的是它们只能在巩固和提高的意义上被使用。教学辅导书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使用的教材问题不少,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忽视技能的培养。好的教辅图书能够在这方面补教材之不足,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达成系统和完善的把握。我不赞成学生做太多的题,也不赞成一本参考书除了题还是题,没有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对典型问题的分析。

我对学生购买和使用教辅书籍持谨慎态度,因为时下的教辅书籍总体质量不高,粗制滥造现象严重,找一本令人满意的太难。

教辅图书的错误很多,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一大障碍,作为教师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我们的学生在发现自己的解答与书不一致时,往往倾向于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而不敢怀疑书的正确性。这是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是自己的思路正确,就有可能化不利为有利,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怀疑的精神会大有助益。

蔡真(高中语文教师):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选择相关的报纸和杂志

语文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阅读,这两个方面都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是不能够学好语文的。简单地说,语文课的辅助读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课外书籍,另一类则是关于课文分析以及字、词、句等语法知识的参考书。要学好语文这两方面的书都是不可少的。

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论是小说还是诗歌,只要时间允许,中学生应该多看。这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都有好处。对这方面的书籍,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但不要过分干涉。

由于考试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喜欢那些针对教材编写的参考书或者是以习题为主的教辅书。使用教学参考书很容易培养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惰性,我本人不赞同学生使用。与一般的教辅书籍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选择相关的报纸和杂志,像《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作文通讯》等。这些杂志知识面宽,对教材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高考的定向性指导有分析、有示例、有针对性,在教与学中都很实用。

赵威力(高中英语教师):希望能多一些经过改编的、通俗易懂的世界名著普及本

中学生想要学好英语,不能不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但现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辅导书太少。难度适中、趣味性强的更是凤毛麟角。能不能出一些世界名著的中学生普及本呢?中学生英语正是入门的阶段,生词量太多的话会吓跑很多人,因此一定要进行改编,缩减生词量并保留其中的精华部分。另外版式的设计要活泼,插图多一些,要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这也许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但肯定有意义。

程岚(高中英语教师):除了小说之外,其他文体、内容的英语文章也要看

我觉得在英语的教学辅导书中,语法习题类的过多,这也许是由于考试的导向性,学生们都喜欢做习题、做难题的缘故。这其实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是很不利的。学生之间买书是相互传染的,有人买了觉得好,立马就有许多人跟着买。结果是每一科都有厚厚一大堆参考书。我基本上不向学生推荐关于语法和习题的书,要是觉得有必要就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习题给学生做。

我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但是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太少,真正凭自己的兴趣去读的人不多。只能通过强制的手段比如说要检查、要考试,才能让他们真正去读去看。除了小说外,我认为其他文体、内容的英语文章也要多看。英语说到底是一种工具,学习它的目的在于能够用它与别人交流,或者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学生阅读科普、生活方面的文章时,既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学好英语,也比较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结合点而不至于感到枯燥。

现在的一些英语杂志如《英语沙龙》等办得都还可以,但也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譬如说在栏目的设置上应该更新颖、更多样化、更贴近中学生的爱好等。像学生们对电脑很感兴趣,一篇生词不多、趣味盎然的有关电脑的小文章往往能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尹德利(物理学教材教法研究生):教辅图书有一个“精读”和“泛读”的问题

在上研究生之前我是中学物理教师。不管是以前当老师还是现在作家教,我都反对“题海战术”,强调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什么同样是没有见过的题,有的学生拿到后能够找到入手的地方而有的不行呢?因为知识在有的学生脑子里是支离破碎的,而在有的学生脑子里却是一张充满逻辑联系的“网”。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学生“织”出这张网,同样,好的辅导书也应该能够帮助学生理出这张网的脉络。

要想学好物理做题是必须的,老师讲题也是必须的,但不是说越多越好。老师讲题一定要精选,要注意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明白这样一条:做习题不是目的,它只是用来检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

我认为学生适当地多看几本参考书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选好“精读本”。不要过多地沉浸在习题之中。除了一本需要仔细阅读(包括仔细做题)之外,对于普通的参考书看看例题和知识点即可。在看的过程中注意领会解题技巧,要能够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另外,现行的教材主要是一个静态的知识结构,它不涉及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从初中到高中学了五年的物理,许多同学除了几个定律之外,对牛顿的其他情况一无所知。其实让中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史方面的知识,既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方面的读物也有一些,但还谈不上令人满意,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